家家有計-香港四十年家居面貌展序言
「視藝掇英」專題展覽系列,在2007年底開始至今,已經舉行了雕塑展、書法展、中國繪畫展、攝影展和西方繪畫展。今次的設計展,是整個視藝掇英展覽計劃的最後一個展覽,整個展覽計劃終於在2010年初完成了。在這首尾接近四年期間,展示了香港近年來視覺藝術創作的變化與趨勢,把本地藝術家的藝術作品風格展示給香港市民欣賞,其中有較嚴謹的批評,也有提出了寶貴的意見,給其後的展覽進行得到了改進。這點,其實也是推行展覽計劃的其中一個目的。
「視藝掇英」專題展覽系列,原來在推出的時候,是希望在2007年至2008年,兩年間完成的。不過,由於這是一個從來未推行過的項目,在進行邀請承辦者和繼而選擇承辦團體的時候,遇到了不少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困難。以致出現多次的再「招標」。計劃也一個再一個的推遲,是希望能夠做到最好,不致令到市民失望。
原來的設計展是和建築展相結合的,兩者合成一個展覽。不過,在後來才明白到兩者的展品規模和計劃成本兩方面都不可能做到。故此,只好任由有興趣承辦團體隨其意願選擇了。由於近幾年來,香港已開始了「建築雙年展」的活動,所以,順理成章地便選擇了「設計展」, 希望視藝界的朋友理解為什麼缺少了「建築展」。
這一個設計展的理念,正如策展人所說,「家」是一個永恒的題材。它也是一個最切身的題材,應該可以得到絶大多數人的共鳴。一個「家」,除了有家「人」,還有的是家具、擺設……內裏的一切一切,都是人為地放進去的,滿載了住在裏面的「人」的感情,思想;待人對已,擴大了之後,便是一個社會面貌的縮影。當時間不斷的推移,人的思想不斷的轉變,對「家」的觀念也隨之而改變。家居的佈置自然也有不同,如何表達?香港四十年來的家居面貌,不同的家居設計,更代表了不同的社會,不同的社群,不同的嗜好,不同的感情.....一個家的變化太大了,但我相信在幾位不同的設計藝術家的手中,必定會有不同的演譯方式,與觀眾的心靈作相互的交流,得出不同的藝術成果,展覽的成功是可以預期的。
「視藝掇英」專題展系列的六個展覽計劃,得到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給予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(全廳)的免費場地,為展覽計劃的圓滿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。在此,又一次致以衷心的謝意,更期望將來再有機會得到署方的協助,展開更多受香港市民歡迎的計劃!
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組主席
李錦賢